积分管理+金融合作: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
发布日期:2025-09-04 浏览次数:102
积分超市作为基层治理创新载体,通过“积分换物”模式,将人居环境整治、矛盾调解等基层事务与群众福利挂钩,有效激发了群众自治热情,成为推动乡风文明、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平台。然而,长期依赖村集体补贴的运营模式,致使资金短缺问题日益凸显,制约积分超市可持续发展。太和县赵集乡积极探索新思路,与农商行合作。双方资源互补不仅能破解资金困局,更为基层治理长效化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创新合作模式,资源整合破局资金难题
突破传统资金支持模式,构建“金融赋能+场景引流”的双向合作机制。农商行通过专项低息贷款、灵活结算服务等方式,用积分兑换信用,用信用办理贷款,积分越高,贷款信用额度越高,利率越低;积分超市依托日常运营,为农商行提供金融产品宣传、业务推广的线下场景,例如设置宣传角、开展金融知识讲座等。
完善协同机制,多维度推进合作落地
赵集乡联合县农商行搭建积分兑换系统操作平台,实现积分数据与金融服务数据互通,利于双方实时掌握合作进展,优化服务。成立由双方代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,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,系统运维费用由农商行承担。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结合的宣传策略,通过村级广播、微信群、宣传栏等渠道,广泛宣传积分超市与农商行合作带来的实惠。举办“积分兑换日”“金融知识下乡”等活动,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村民参与,提升村民对积分超市的认知度和参与积极性。
资金保障长效化,形成多方共赢新态势
农商行通过低息信贷合作主动下沉乡村市场,精准注入金融活水,既激发了村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,也同步提升了自身在乡村的品牌认知度。赵集乡双龙村村集体经济由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,反哺积分超市的资金供给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大幅提升,村“两委”不定时根据群众意愿及时更新或补给积分超市的物品。村民依托前期金融支持,逐步成长为种植养殖致富带头人,家庭收入实现稳步增长。村民在参与金融服务的过程中,金融知识储备与主动参与意识同步增强,进一步激活了乡村经济的内生活力。最终形成农商行拓展市场、村民增收提能、村集体经济提质的多赢局面。
调动群众参与,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。
引入积分管理后,基层治理呈现蓬勃生机,群众从“事不关己”转变为“主动融入”。一方面,志愿服务体系日益完善,赵集乡已成立10余支志愿服务队,注册志愿者超300人,近年来开展活动近120场,参与人次达500余次,推动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等文明典型不断涌现。另一方面,群众积极参与也激发了产业升级,从零散种植跨越至集约化模式,建成120亩草莓园、54亩葡萄园等特色基地,并通过引进四川农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订单农业(种植酿酒专用小麦、高粱),年收益达200多万元。同时,积分与环境整治挂钩,推动群众栽植树木花卉7千余棵,打造“荷塘月色”20亩、2000平方米文化广场等景观,完成改厕565户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积分兑换便捷化,群众可通过社保卡或手机APP查询、兑换积分,结余积分以“1:1”变现用于缴纳水电费或医保,如300名群众已用积分缴纳2025年度城乡居民医保,切实提升了获得感。
- 上一篇:无
- 下一篇:太和县坟台镇妇联召开第四届二次执委会